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减负提质从作业改革谈起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传统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认为作业都是以文字、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对象来进行的。这种作业观追求的是短期的成效,缺少人文关怀,作业形式单一,忽视个性,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作业负担繁重,机械重复,效率低下;教师评价单调,反馈随意,易挫伤学生积极性。

 减负提质从作业改革谈起

李世芳

传统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认为作业都是以文字、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对象来进行的。这种作业观追求的是短期的成效,缺少人文关怀,作业形式单一,忽视个性,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作业负担繁重,机械重复,效率低下;教师评价单调,反馈随意,易挫伤学生积极性。

随着课改的深人,教师的教育观随之也发生变化,对作业的认识更加全面。用课标来解读,作业就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与学的交汇点;一种知识应用的模拟活动,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实践。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既是教师为完成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和,它包括指定作业与自觉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等。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作业有认知功能、育人功能、评鉴功能、发展功能等。

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丰富作业的内涵

在课改中,我们不断丰富着作业的内涵,作业分类越来越广:依教学阶段分为复习作业、练习作业、预习作业;依完成时空分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依反馈时间分为即时作业、中长性作业;依据作业功能分为引导预习的作业、提高熟练性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习惯养成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知识整理作业……现阶段,教师们就可以思考一下“减负令”初始阶段中零作业现实吗?课改中教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长期发展、全面素质的提升,多了一份人文性,作业的范围宽泛了。应摒弃传统单一的作业方式,可以采取很多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等,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作业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形式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求知带来的愉悦,轻松学习,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从兴趣入手,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阶段,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尤为重要。但是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学习规律。首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规律,其中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去尝试。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突出作业的典型性、精要性,减少机械性的重复作业,用“精”代替“多”。此外,还应遵循记忆的规律,避免过度学习引起的疲劳,注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避免生疏以致遗忘。

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执教学科、学段、学情,用心设计作业,正确把握作业设计的难度、数量限度、时间限度,让每天的作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从作业兴趣看,可以把传统的单一性记忆作业和多样化、趣味性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既重视记忆又重视兴趣启发的作业形式。如语文学科可以采用听录音,自主读文录音作业;与他人合作编排课本剧作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调查采访性作业;分层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型作业、课外阅读等。将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将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结合,将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结合。

3、优化作业设计,让师生共同“减负”

为了切实“减负”,我们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时教学效率,精讲巧练,及时巩固,避免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去做。要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课前花功夫,精心备课,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作业的设计和反馈,处处留心,时时用心,创新作业新体系: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新体系,体现在作业目标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作业布置从统一要求向尊重差异转变;作业选材的生活化,学生参与作业设计;重视过程和效率,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作业设计把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力求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切合实际的作业,让完成作业不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合作的作业将成为一种需要。

作业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每天努力改变一点,让作业设计既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减负提质”目标也就能轻松实现了。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