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操作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辫能力、在计算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李衡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操作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辫能力、在计算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既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操作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在计算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未发展完善,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过程中,存在着“难掌握易遗忘”的现象。因此,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积累认知经验。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低层次观察,从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特征,进而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其次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感受到同一物体的多变性,从而逐步形成对实物与平面图形关系的一些初步感悟,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发展空间观念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比较和实践活动,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该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既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操作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体验,而数学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形成的,它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只有切实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才能逐步积累活动经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兑换人民币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在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后,让同桌两人互相合作兑换人民币,把课本附页剪下来的人民币拿出来进行兑换。师出示:一张5元人民币可以换成()1元和()2元的人民币。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边想。然后指名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换31元和12元的。师: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31元是3元,12元是2元,3元加2元就是5元。有的学生说:我换22元和11元的,合起来也是5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很容易就理解了兑换人民币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求异思维。

3、在表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教学中,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就必须通过“说”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但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生说出对与错,或是多与少,而不注重学生说得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是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但要说出答案,更要说出思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一课时,出示红球58个、蓝球15个、黄球10个。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要求语言清晰、表达完整。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先进行示范,让他们懂得如何说,再让他们进行完整的表述,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表现的欲望和探究的动力会更加强烈。这时有的学生会发现大数在前面时用“多一些”或“多得多”,小数在前面就用“少一些”或“少得多”;有些学生还说出了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太明确,但只要教师注意保护好其积极性,他们就一定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4、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数学内容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思辨能力就是数学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它更多地}a向数学的思考,即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辨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个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既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