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论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莫定基石,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怎样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论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李海奇

摘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莫定基石,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怎样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片特别博大的知识海洋,试想谁不愿意在大海中做一个激情的弄潮儿或是快乐的捕鱼者呢?有兴趣才会有无穷的动力,这绝非是靠着孩子简单的自觉和强制教育所能达到的。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数学教学里的游戏其实也是很多的,比如数字游戏,图案游戏,搭火柴等等,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这么一种意识,那就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单纯的为教学而教学,生硬的背课件和对学生板着面孔,进行填鸭式和强制性的教育。

1、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体验比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注重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乘车”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卡片“车票”,每张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不然,就会坐在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被人拈走。而自己的位置则别人占有。这个情境的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比如:在学习认识测量的初步认识时,老师不要急于讲,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同桌之间相互目测一下同学的身高。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看、量、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你们把你们的学习工具的长度测量出来吗?这时可以由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由简单到复杂的实物,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2、灵活多变开展教学,充分展现数学艺术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3、通过学生情景表演,加大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导入只是为了一堂课拉开了序幕,要想让一节课充满趣味,保鲜下去,光靠巧妙别致地导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上添光增彩,才能让学生的心始终在课堂上。如我们学校符静春老师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文具店”时,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分别扮演着小售货员和小顾客。同学们都演得很逼真、很兴奋,整个课堂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的经验主动探索,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转化为日常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又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的纸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一把剪刀。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想一想等活动,你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折想。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象等于180度。”不少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大家。有的学生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学生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