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对教师师德师风现状的思考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时期的教育的发展要有相应的师德师风来支撑和推动。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不良倾向。

 对教师师德师风现状的思考

刘国章

时期的教育的发展要有相应的师德师风来支撑和推动。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不良倾向。

1、师德师风的不良倾向

1.1缺乏爱心。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了量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富有爱心。然而,在平时教育中,有少数教师对师爱理解比较片面,认为严师就是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高高在上,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甚至于发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

1.2个别教师没有良好的心态,心躁气急,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怨天尤人。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师德师风反思不够。

1.3缺乏进取精神,对获取新知识认识不足。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在工作中放松学习,忽视了知识更新,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不能经常深人教材,探究教育教学的新理论。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对学生提出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学生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又言行过激,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过失。

1.4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缺少主动意识,缺乏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工作中得过且过。

2、不良师德师风产生的原因

2.1自觉加强师德师风的意识不够。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淡薄。因而,自觉加强师德师风的意识不够。

2.2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强调情感的教育价值,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等因素,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独特的人。

2.3忽视了整体和谐原则。任何事物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保持整体和谐,整体和谐就要运用最优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创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忽视了细节教育的力量。细节体现着人性,体现着教育艺术,更容易打动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要靠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细节。通过细节,我们可以反J巴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然而,部分教师对细节教育不够重视。

2.5缺乏与时俱进意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要求,能够自觉按照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的人,将走在时代的前列,反之,就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而部分教师改革意识淡薄,新课改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3、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的做法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良好的师德师风,也就是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优秀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师德师风,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尹已中有教育。冰心老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要有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到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才能不畏艰难,不被利诱,不被环境所左右。

3.2学习榜样。在培养良好师德师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名师为榜样。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正是由于他们首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当我们将名师作为榜样后,就会有意无意地去学习榜样身上许多优秀的品质,就会无形中形成一种动力,促使自己像他们那样去努力、去奋斗。

3.3勤于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良好师德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集日常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良好的师德师风体现在细微处,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