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教育
陈生荣
课程改革不断深人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内容及目标均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是在语文新课程中融人了对情感教学的要求。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阔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书的另一半。”所以,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通过不断阅读,了解作者的写作心情,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真正使文章发挥它的作用。当读者的感悟与作者的表达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近似时,学生的情感就上升到了一个至纯至美的高度,达到了一种意会传神的境界。例如,在古诗词的课程讲解中,笔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意境,首先通过简单的背景介绍,向学生陈述诗人写作的心情及所处的环境,然后让学生加人自身的理解进行阅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词句中学生感悟到了诗人那种浓厚的思乡之情;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的诗句中,学生感悟到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渲染情感教学的氛围。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选取课程内容,以情感为课程学习主线,巧妙设计文章导语,使学生融人课堂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融人学习,逐步理解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如,在《故乡》的学习时,笔者为了达到渲染课堂氛围的效果,这样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们都爱自己的故乡,它是每个人的归属和尹已灵的寄托。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家、学者写过关于故乡的文章,都浓重地表达了一种悠悠的思念,本堂课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让我们先通过简单的背景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渲染开场的展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作者的思乡情愁。
情感的表达有很多种,如慈祥的眼神、和蔼的微笑等。爱是情感中积极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爱是大家都渴求的一种关怀,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毫不吝音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真诚的态度坦露内心,做好对学生的关爱工作,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与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
近年来,一些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人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的。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使我们不得不去另外寻求一些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人人心并广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