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获奖论文推荐
叶开《母语之殇:语文教育的失败》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语文教育笼罩着机械思维,标准化答案和僵化教学规范给语文教育造成了严重伤害。语文这门学科的属性及文化定位很不清晰,导致现行语文教学中工具性思维盛行。“中文”一词,可涵盖传统、明确文化属性、有效定位中国语言及中国文化学科。“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文学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

 关键词语文学科标准答案中文母语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6)04-0015-05

一、语文规范造成了大问题

语文学习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有人学到最后,可能写出这种段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

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

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

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

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

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这里包含的历代诗词名句,都是在语文教材里出现过的。可以看到,段子手的知识限定在语文教材里。但用“写作业”作结,让这些看似散乱的句子怪异地连接在一起,制造出对“写作业”的强烈反讽。批判作业,再批判语文教材,形成有效的批判链——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已经被“写作业”异化了。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教师与学生都成了作业机器下的豆腐渣。

“写作业”反对“写作业”,是这个段子的独创。虽然有教材局限,但突破了教材思维的限制,制造出与中小学学习生涯完全不同的经验与思考。这个段子是戏仿语文造句练习,造成了打着“作业”反“作业”的特殊效果。这不是规范的语文。如果有人作文这么写,百分之九十九可能会遭到语文老师当头棒喝。

笔者写过二十多篇长文批判语文教材,一度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读者感到“毁三观”——读了笔者的文章才知道,一直被奉为圭臬的语文教材,其课文竟然是由数量颇大的假冒伪劣残次品拼凑而成的。这种语文教材不能担当范本,也无法做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如果是坏的,教师和学生如何有效地“举一反三”呢?铁线穿豆腐,一拎起来就碎了。

每个中国人都存在两种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每个中国人都持有两种言说方式:学校语文和日常表达。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和表达,截断了语文与现实的联系,让我们进入闭环语文空间中。这种闭环空间使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被各种规则严格地约束着,从而形成死语,无法灵活运用,更难以推陈出新。在这种闭环语文环境下,很难出现有趣的、不走寻常路的表达。闭环语文学习造成了社会语用的恶劣效果,社会语言表达上充满了陈词滥调、趣味低俗,而无法自我更生。这是一种中文“语言的溃败”。这种溃败,是社会道德崩溃的恶之花,也是闭环语文学习所造出的畸形儿。

语言是一条活动的河流,文学与文字是游来游去、生机勃勃的鱼。打破僵化规则的约束,会发现语言运用蕴含无穷趣味——在字词的不同组合与拼接中,也有着无限的秘密魅力。

有人搜集了一些爆笑版“小盆友造句”:

1.题目:一边⋯⋯一边⋯⋯

小朋友造句: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

2.题目:陆陆续续

小朋友造句: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的回

家了。

3.题目:难过

小朋友造句:我家门前有条水沟很难过。

4.题目:又⋯⋯又⋯⋯

小朋友造句:我的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5.题目:先⋯⋯再⋯⋯,例题:先吃饭,再

冼澡。

小朋友造句:先生,再见1

6.题目:况且

j:朋友造句:一列火车经过,jLN_aJg_g_况

且况且况且⋯⋯

按照语文规范,这些造句都是错误的,考试时这么写肯定判零分。

但细读这些造句,会发现如此有趣,活灵活现。这种思维方式只有“小孩子”才想得出、做得到,保有童心的成年人对此都能心领神会。这种句子是打破词语间僵化规则链锁而诞生的。那些不允许拼接在一起的词语和意象,被尚未遭到“语法”束缚、未被“规则”磨灭的孩子们组合在一起,造成了有趣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外国入学汉语也常会造出令人爆笑的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是错误表达,也因其“错误”而趣味盎然。

成年人使用语言已被规范了,下意识里就知道什么表达是“正确”的,并以规范方式表达出来。十年以上的语文规范训练,使每个人说出来的句子几乎都一模一样。如果你不是对词语极其敏感,不是优秀的诗人,想说出一句特别的话来都是非常困难的。语言规范已控制了你的表达。你以为说出的是自己的话,其实是被他者说过无数次的话。常有人读了一篇妙文后大发感慨:写得太好了!都是我的心里话!

你的心里话,为什么你没有说出来呢?

语言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心里想了什么,不一定就能表达出来。只有情感真挚、掌握语言运用能力的人,才说得出你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话。

未被规则和规范束缚的小孩子,才能打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藩篱,让这些彼此不相干的物质发生有趣联系。优秀诗人同样具有联系万物的能力,他们的诗句里并没有僵硬的边界。

阅读现代诗要接受这种表达:它不是规范的,而是跳脱的,它的语言打通了那些属性遥远的事物,突破了各种感知能力的界限,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意象和潜能。小孩子说出的话总是很有意思,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表达,稍微整理一下就是极其精彩的诗。

六岁女孩子郎蔌咫写过一首诗:

我的牙齿是嘴里的刀

它切开萝卜、黄瓜

切开苹果、蔬菜

它切开了水

它会切开我说的话吗

喂、喂、喂

你听

它切开了。

这是六岁女孩子的奇思妙想,尤其“它会切开我说的话吗/喂、喂、喂/你口斤/它切开了”这四句,完全是神来之韵。父母如有心,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可惜,大部分父母都被闭环语文学习过程毁坏了,不能明白牙齿切开孩子说出的话,也不能用听觉来形容坚硬的物质。这些都是闭环语文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规范、那些标准答案,以及每天做不完的填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无趣作文,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往我们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干涩无趣的词语和句法。就这样,我们的人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诗意。

笔者曾写文章批判过标准答案,其中一个例子在网络上流传很广。“问:谁是三国时最聪明的人?我女儿答:孔明。老师判错,正确答案是:诸葛亮。”

这些机械的标准化答案,还只是表面问题。

语文的核心问题在于:语文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