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理论推广和丰富及在批评实践中的运用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理论推广和丰富及在批评实践中的运用

 理论推广和丰富及在批评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2019年,文学伦理学批评走过了十五个春秋,从理论的提出及体系的建构,到理论的推广和丰富及批评实践运用,再到理论的拓展和深化及批评实践的系统化,文学伦理学批评日益发展成熟,已经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并拥有大量的批评实践成果,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团队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号召,致力于该理论的国际传播及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建构,在国际学术发表、成立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成果斐然,吸引了众多外国学者加盟,也获得了众多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在与其它理论的对话中整合新的理论资源;同时,继续拓展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践研究,尤其需要大力开展对于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实践,并尝试建构针对小说、戏剧、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伦理批评话语体系。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术影响力;国际话语权

随着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初步形成,诸多学者也参与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评论与构建中,使之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丰富。与此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

聂珍钊自2013年之后继续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深入阐发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并进行批评实践的示范。主要的理论文章有: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文学伦理学批评:人性概念的阐释与考辨》和《脑文本和脑概念的形成机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发表于《文学评论》的《谈文学的伦理价值和教诲功能》和《“文艺起源于劳动”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误读》,发表于《文艺研究》的《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等。同时,聂珍钊在美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如发表于A&HCI收录的国际名刊《阿卡迪亚》(Arcadia)2015年第1期上的文章“TowardsanEthicalLiteraryCriticism”,发表于台湾的A&HCI收录期刊《哲学与文化》2015年第4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新的文学批评选择》,发表于韩国的杂志《离散与文化批评》

DiasporaandCulturalCriticism)“EthicalLiteraryCriticism:BasicTheoryandTerminology”等。其中发表于《阿卡迪亚》的文章获得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批评实践方面,聂珍钊继发表《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和《〈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之后,又针对中国文学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发表《五四时期诗歌伦理的建构与新诗创作》③,还在美国的A&HCI收录期刊《比较文学与文化》(CLCWeb:ComparativeLiteratureandCulture)2015年第5期发表“Luo'sEthicalExperienceofGrowthinMoYan'sPow!”等论文。

随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影响日益扩大,诸多学者纷纷撰写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刘建军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中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模式,具有自己的学术立场、理论基础和专用批评术语”(18),他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凸显了三个特点:在实践层面具有强烈的当代问题意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在主体层面表现出清晰而自觉的中国学人立场;在学理层面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吴笛在《追寻斯芬克斯因子的理想平衡》一文中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为衡量经典的标准树立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即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尺度”。该书提出的“新的批评术语,新的批评视角,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拓展了空间。如对人类文明进化逻辑所概括的‘自然选择’、‘伦理选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科学选择’等相关表述和研究,具有理论深度,令人信服”。王立新的《作为一种文化诗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古代东西方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学经典无不以伦理教诲为其主要功能”(29)。该文通过对《希伯来圣经》中《路得记》人物的伦理身份特征、伦理观的变化和伦理选择的结果的具体分析,阐明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其他学者的论文如赵炎秋的《伦理视野下的西方文学人物类型》、董洪川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杨和平与熊元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的道德批判》、苏晖和熊卉的《从脑文本到终稿:易卜生及〈社会支柱〉中的伦理选择》、樊星和雷登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评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朱振武和朱晓亚的《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张龙海和苏亚娟的《中国学术界的新活力——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评析》、张连桥的《范式与话语: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兴起与影响》等,也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杨金才的“RealmsofEthicalLiteraryCriticisminChina:AReviewofNieZhenzhao’sScholarship”和尚必武的“TheRiseofaCriticalTheory:ReadingIntroductiontoEthicalLiteraryCriticism”这两篇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的英文文章,为国外学者了解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英文参考读本。

为了集中展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代表性成果,聂珍钊、苏晖和刘渊于2015年编辑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选》第一辑④。论文选从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众多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中选取了40位作者的52篇论文。这些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方面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研究范例。2018年,在《外国文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之际,聂珍钊、苏晖、黄晖编选了《<外国文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选》⑤,从批评理论、美国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和亚非文学研究四个方面,遴选出自2013年以来在《外国文学研究》刊发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面的优秀论文26篇,以展示文学伦理学批评最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突破和新成果,充分体现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跨文化、跨学科、兼容并蓄的特点。

参考文献:

①这是陈众议先生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世界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言,详见汤琼:《走向世界的文学伦理学批评——2016“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世界文学研究高端论坛”会议综述》,《外国文学研究》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第170—173页。

②张燕蓟、徐亚男:《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南方文坛》2009年第4期。

③聂珍钊:《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五四时期诗歌伦理的建构与新诗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2卷第6期,2013年12月。

④聂珍钊、苏晖、刘渊主编:《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选》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⑤聂珍钊、苏晖、黄晖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⑥参见沈壮海:《试论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研究》第1卷第1期,2016年6月,第97—105页;胡钦太:《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文体化建构》,《学术月刊》第45卷第3期,2013年3月,第5—13页。

⑦王松林:《“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当代外国文学》第27卷第1期,2006年春,第171—173页;苏西:《“第二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