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其他推荐
素质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理论探索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素质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理论探索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中经历了酝酿、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深化发展等过程。素质教育以追求教育质量与公平为旨归,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总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育...

素质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理论探索

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中经历了酝酿、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深化发展等过程。素质教育以追求教育质量与公平为旨归,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总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育人智慧与特色的时代表达。它兼顾了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各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需把握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要求,补齐素质教育发展短板,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方针;教育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理论界的大力推动下,国家积极倡导与实施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素质教育因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推动素质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程。素质教育的发展经历酝酿、正式提出、进入国家政策文件获得法律地位、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等过程,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改革确证了素质教育的主题变迁与发展历程。

1素质教育提出的理论准备与政策前奏

1.1国家致力于振兴教育事业,开始重视知识与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强调知识、人才的重要性,发展教育事业也由此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1977年,恢复工作伊始,邓小平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明确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发展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人才是有质量标准的,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关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及“又红又专”的人才质量标准,结合时代的新要求又提出了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1982年,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后简称为“四有”新人。邓小平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知识、人才和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重视提高国民素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在邓小平的关怀下,我国教育事业迅速恢复发展,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过程中,因对科学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加之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我国教育一度出现了以“英才教育”为主导,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知识轻能力等功利偏向以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应试问题。教育向何处去,教育如何改革自身才能更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关键问题。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思想,为教育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19831231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试行草案)》,要求学校不能只抓升学,忽视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只抓考分,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抓少数,忽视多数;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只抓高中,忽视初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背离,是教育目标和教育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在理论界,1986年到1987年,《教育研究》专门开设“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专栏,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创造了舆论环境。

1.2国家倡导提高民族素质,人才素质培养渐成热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增强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人的素质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素质”一词开始出现在教育领域。1985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再次强调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作用。1985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方针和法律,都强调提高民族素质对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为素质教育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征程,其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6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1.3“素质教育”进入学界视野并达成共识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素质教育”一词正式提出。1987年,柳斌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使用了“素质教育”术语时讲到,“尽管基础教育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外延要广,它包括了高中教育,但就其性质而言,还是国民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要为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我们的教育不要搞成‘知识或智能中心’,而应注重‘全面发展’。教育体制如果搞成了‘应试体制’,就钻进了死胡同”。此后,柳斌连续发表文章阐述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报刊文章的标题中出现“素质教育”一词,目前见到最早的是《贵州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的《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年第11期发表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明确主张“把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来抓”。

20世纪80年代末,学界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也开始热了起来。有研究系统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举措,肯定了把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改实验,认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实质上也就是主张实行素质教育”;有研究论述了素质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研究探讨了由升学教育、分数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研究提出要构建教育哲学层面上的素质理论。20世纪90年代,学界围绕素质教育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素质和素质教育概念、素质分类、素质教育目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以及素质教育实施过程和评价标准等。

1.4素质教育在中央与省级文件中初现

199012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率先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行素质教育。《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当前,我省小学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把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到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公民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实施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国民素质教育的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学校和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并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唤起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公众教育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和良好的改革环境,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991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针对高中教育中的问题,印发了《关于实施〈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强调“把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从只面向重点学校和升学有望的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文中所强调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1993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虽然文件中并没有直接使用“素质教育”一词,但明确提出要求从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意味着国家已从政策层面反映了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呼之欲出。

2素质教育正式提出与逐步推进

2.1素质教育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

1994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指出,“必须下决心纠正长期存在的单纯应付考试的倾向。这种不良倾向使学校和学生忽视德育、体育,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一味应付考试。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势必误人子弟,造成严重后果”。19946月,李岚清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在国家召开的正式会议中,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到素质教育概念。1994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正式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术语,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中一个重要而明确的指导思想。

2.2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立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1996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而以法律性文件的方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1997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紧迫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第一个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化意见,从此素质教育进入了全国性推进实施阶段。

2.3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领域向高等教育领域扩展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从1995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19984月,教育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要“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199812月,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并通过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督导制度的完善,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2.4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在会上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标志着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的教育战略。

20015月,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德育工作,加快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等,对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

2001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推进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安排部署。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3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1素质教育取得正式法律地位

2006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素质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律,彰显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多年的实践探索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上升到国家意志,保障了每一位适龄儿童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督促教育工作者依法教书育人。《义务教育法》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要求学校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不得划分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注重德育,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首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2素质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明确

素质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推进。20075月颁行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以素质教育为主题”,要求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3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

20107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战略主题又是时代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010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强调,“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提出了改进途径和方法。20129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上述文件均以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素质教育由实施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

4.1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5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这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7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知》提出,“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改善育人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育人水平。2017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个全面”布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为重要部署。

4.2坚持办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发展”是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从“实施”转向“发展”,表明党和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立场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昭示着素质教育进入了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2]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J].江西教育,1984,(2).

[3]杜玉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2).

[4]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人民教育,1996,(6).

[5]言实.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J].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11).

[6]燕国材.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0,(2).

[7]唐迅.现代素质论的教育哲学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3).

[8]杨叔子.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他自己[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搜索

复制

搜索

复制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