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走进生活学数学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教学中,为给学生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把单调的数学变得生趣盎然、引人入胜,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建构直观生动的数学模型,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新课不新”,“水到渠成”。

 走进生活学数学

陈秀娟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福建省莆田市,351100

关键词:生活素材数学学习

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把单调的数学变得生趣盎然、引人入胜?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建构直观生动的数学模型,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新课不新”,“水到渠成”。

1、导入情境生活化

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话题导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老师谈话引入:讲台上有6个杨桃,平均分给两个少先队员,请学生用画着杨桃的小卡片表示每位少先队员分到的杨桃个数,学生很快出示3张小卡片。老师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杨桃,要平均分给两个少先队员,该用几张小卡片表示?”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有的甚至边对折卡片边说:“每人分到半个杨桃,就是这半张卡片。”老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杨桃吗?”是呀,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杨桃的一半呢?立马激起孩子们的思维千层浪。所以,联系实际,激趣求知,帮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又如,教学“分数乘法” 3.5×3,纯粹例题式的教学,对于小学生不具吸引力。可以这样谈话引入:同学们,秋高气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请看屏幕,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哦,你知道了每个蝴蝶风筝是3.5元。嗯,你想知道买3个风筝需要多少钱?买3个风筝到底需要多少钱?谁来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对了,3.5×3,那么,3.5×3到底怎么计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法。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出发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于是乎,迫不及待地动笔计算3.5×3=10.5(元),知道买3个风筝需要10.5元。

2、探究新知生活化

根据教材,将搜索到的生活素材与课堂学习的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开展研究活动。例如,教学“千米”这个概念的时候,课前把学生带到操场,做这几项运动:1.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米,感受100米的长度;2.绕操场走一圈,让学生体验操场一圈200米的长度;3.经现场测试,走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有了课前的实践感知,课上,让学生分组讨论:1千米到底有多长?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老师再次抛出这个问题:从实验小学到学校附近的金鼎广场大约有多少千米?利用现实情境,学生深刻体会1千米到底有多长,轻松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通过交流,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又如,教学四年级的这样一道例题:戴师傅和徒弟3天内加工一批精密仪器,已知徒弟加工了102个精密仪器,戴师傅加工了120个精密仪器。平均每天戴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仪器?题目中的“戴师傅和徒弟加工一批精密仪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若按部就班教学,只能纯数字化单调地解题记忆,索然无味。所以,改题换面,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入手,谈话引入:你们喜欢那些运动?(孩子们畅所欲言!)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运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举行拍皮球比赛,好不好?(孩子们神采奕奕!)现场派2名代表上台拍皮球比赛。问:从刚才的拍球比赛中,你们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一位孩子上台描述:四2班举行拍皮球比赛。2分钟内,陈晓晓同学拍了168下,吴越越同学拍了172下。师追问:根据这组信息,你们想提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平均每分钟吴越越比陈晓晓同学多拍了多少下?时,让学生动笔计算。列出两种算式:172÷2-168÷2=86-84=2(下);(172-168)÷2=4÷2=2(下)。因为有现场情境的渲染,孩子们探究欲望极强,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巩固练习生活化

讲授新课后,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相关习题,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学以致用。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结合本班教室设计这样一道习题:经测量,咱们班的教室长7.8米,宽6.2米,高3.8米,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除去门窗、黑板等面积51.6平方米,求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学生先观察教室,再列式解答:(7.8×6.2+7.8×3.8+6.2×3.8)×2-7.8×6.2-51.6=103.16(平方米)或7.8×6.2+7.8×3.8+6.2×3.8)×2-51.6=103.16(平方米)。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减去7.8×6.2,为什么只算一个底面?孩子们边指着教室边说:我看到的教室粉刷部分只有四个墙壁和一个天花板,地板是铺瓷砖的,不用粉刷。因为只粉刷5个面,所以要减去一个底面7.8×6.2。置身于教室之内来求教室的粉刷面积,学生当然轻松解答,原本难理解的枯燥知识,学生对答如流。思路打开了,探究热情自然高涨。

又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课后设计这样的练习:⑴.如果骑自行车向北行235米,记作+235米,那么-326米,表示(       );⑵.如果体重增加3.2千克,用+3.2千克表示,那么-3.2千克表示(        );⑶.去银行存款4215元记作+4215元,那么取款456元,应记作(      );⑷.甲地海拔(高于海平面)3280米,乙地低于海平面320米,丙地海拔高-213米。思考: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相差(   )米;乙、丙两地的海拔高度相差(   )米。截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练习内容,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现实情境,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纳入数学课堂,让单调的数学不再枯燥,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在领悟学习数学的趣味与价值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把握,体会数学的丰富多彩,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