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案例浅析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案例背景: 2016年11月24日,我校举办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展示课评比活动,我荣幸担任这次活动评委之一,目睹了12位老师不同教学风格,享受了有效教学艺术的大餐,感触很深。与其说是当评委,不如说是来学习,真是获益匪浅。 案例主题: 《北大荒的秋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文章,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是一篇美文,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并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案例浅析

凌美向

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百银小学,广西田东县,531502 

案例背景

2016年11月24日,我校举办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展示课评比活动,我荣幸担任这次活动评委之一,目睹了12位老师不同教学风格,享受了有效教学艺术的大餐,感触很深。与其说是当评委,不如说是来学习,真是获益匪浅。

案例主题

《北大荒的秋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文章,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是一篇美文,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并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

案例描述

以学习第四自然段为例子。

师: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多读几遍,圈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样的景色。

师:哪位同学能把第四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

1:读第四自然段。

生:评价。

2:读第四自然段。

生:评价。

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

生:评价,谈感受,哪句或哪个词读得好?

生:齐读,有感情地朗读

生:仿“哗啦啦”“ 乐呵呵”“ 黑红黑红”等说出ABB、ABAB格式的拓展练习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

生:自由朗读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聆听。

1:北大荒的原野。

2:写的是原野热闹非凡。

3:原野的景象。

师: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说得很非常精准,是的,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原野热闹非凡。而这句话就是该自然段的开头语。往往段意就是开头一句,或结尾一句。因此,这种概括段意方法就是“摘句法”。

师:这自然段开关一句总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具体写“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这样的构段方式就是_______________?      

生:先概括后具体

生:总分

师:这两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法各不相同,都对。

师:请学习第四自然段“果园非常热闹……”这种“先概括后具体” 的写法,自己写一片断。

……

案例分析

1.黄老师能以所教课文为例子,关注文本特点,抓准、抓好语文本体性的教学内容,确定好语文本体性的核心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北大荒的秋天》课例指向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还指向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的,如 “哗啦啦”、“ 黑红黑红”即ABB、ABAB两种重叠词的仿说, 仿照“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写出比喻句、拟人句。还有指向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

2.黄老师们能围绕语文核心目标展开教学,注重了实践运用,在输入后及时输出,也就是注重了从教过落实到了学会,实现了输入和输出平衡推进,确保了语文课堂的有效。围绕“作者是如何描绘出北大荒秋天的美”这一指向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语文本体性目标,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作者是怎样描写原野的美,抓词、句、构段方式进行品味,然后及时输出,例如:口头训练了“ABB、ABAB等两种叠词、比喻句和拟人句子,还有片段描写“果园热闹非凡”,实践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学了就用,不但重输入也重输出,确保了学生能一课一得,实现了课堂的有效。

3在品味原野一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悟文段,感受,老师在交流中运用白板的剪切、拖拽等功能呈现关键词,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读懂文章”的阅读方法;在读写迁移中,及时将学生写得好的片段拍照上传到媒体,并与果园图片同屏呈现,欣赏片段时大小屏的灵活互换,达到了更好地教学效果。

4.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黄老师是关注的重点在于信息的融合和课堂的有效。案例中,教师对于技术的运用,不仅老师用,学生也用。在信息技术的媒体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文本互动、媒体互动,实现了融合的深度和有效。

5.技术的运用、整合是有效的。教师运用技术引发兴趣、引发自主学习,交互能力强,为解决、突破重难点服务,达到了“用比不用好”的效果。而且更值得肯定的是,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黄老师仍保有了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

总之,体现课改精神,从“围绕教学内容的教课文”的旧模式转变为“围绕语文本体性内容的教语文”的新模式,更有卓有成效的已形成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为质量的提升服务。

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1.有的课没有抓住语文本体性内容、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还是在叫课文,甚至上成了思品课。

2.重输入轻输出,忽略实践运用的过程。有的课有实践运用的训练,但与核心目标不对应,没有围绕目标进行。

3.生字教学不够到位,特别是低、中年级,低年级更甚,生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除了重点的识字教学,还应该重视写字教学,更要重视讲评,怎样写才好要讲得到位。

4.教师对评价语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关注不够。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