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
摘要: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守儿重数量逐步增加,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录情补偿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沐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录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研究探讨出录情补偿的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录情补偿
全国妇联曾做过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与白己的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儿童“亲情饥渴”,从而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情感孤寂己成为留守儿童最人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沐阳是一个人口大县,劳动力输出人县,留守儿童群体己相当普遍,多数寄居在寄宿制小学中,由于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与教育,生活及精神、心理方面都有一些问题出现。沐阳县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生学校,寄宿生己经连续六年超过3000人,其中人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学校提出“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同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针对实际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教育的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利用有效载体.构建亲情沟通的平台。
1、利用有效载体,构建亲情沟通的平台
在儿童的生活中,父母的角色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一也无法用其他感情来替代。要培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儿童创设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增加交流的频次,指导交流的内容在交流中,他们获得父母的淳淳教诲,感受父母的拳拳爱心,从而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1.1开通录情电话,搭建录情桥梁
所谓亲情电话,就是让留守孩子能与父母在学校里进行原声交谈,它是一条连接留守孩子与父母的神奇纽带。寄宿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个通道处都安装了亲情电话,学生可以随时和不在身边的父母通话通过亲情电话,学生倾诉对父母的思念与困惑.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提出白己内心的想法;父母可以借此指导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与鼓励,并提出期望。
1.2设立录情信箱,消除录情隔阂
现代人的沟通主要依靠电话,但II头语与书面语有很人的区别,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学生无法充分体会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每年的元旦我们都免费发放给寄宿生贺卡,让他们把白己内心的话语写到卡片上,寄给远方的亲人,让寄宿生心里有精神的寄托,使留守寄宿生和父母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也增强了留守学生的写作能力。
1.3点击录情视频,.融入父母情怀
在留守儿童中不乏稚嫩的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比起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更需要亲情的呵护。亲情视频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使父母虽然身在他乡,却能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让留守儿童尽情融入父母的情怀。学校通过互联网开设亲情补偿的沟通平台,让留守学生与父母交流谈心,让父母多一些了解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适时补偿孩子的亲情缺失。在校园网站上记录部分与父母交流沟通后有价值的心得并发在班级博客上;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享受亲情关怀的聊天画面,让其余同学共同分享亲情;通过班级多媒体让家长与学生进行QQ聊天、QQ留言"QQ视频聊天、发邮件留住亲情;打电话、发信息传递亲情。
2、开展亲情活动课,增强留守学生白身角色的体验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进行亲情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最高效的教育活动。开设亲情教育课,创造道德情感体验的契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达到对白己角色的反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准备,在上课的时候由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表演。表演时,真实地再现其平时在家里遇到同样事情的做汇;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白由交流、当场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受到教育。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梳理,让学生谈谈白己的看法和感想,并适时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体会到父母、长辈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白己的关爱木学期,学校承办了“沐阳县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会上,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情绪蛋糕》和《敞开心扉交朋友》两节心理活动课。
在亲情教育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亲情的感人面展示给学生,通过讲道理、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白觉地感受亲情、理解亲情,并将之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持久地为白己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亲情活动课时间主要落实在地方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上,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兼任。学校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校木教材《我成长,我快乐》供亲情活动课使用。
3、课外教育活动,创设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3.1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有家的感受
实施“代理家长制”,开展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活动。一是在教师中征集阳光爸爸和阳光妈妈,对父母己去世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实施替代式亲情补偿;二是以手拉手的活动把缺失家庭温暖的同学带同家,感受家的温暖。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担任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到“三知道”,即知道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去向,联系方式,知道家庭住址与状况,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想做什么;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家长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家教”,促其“家境”和谐,健康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发帖在校园网站上征集爱心爸爸妈妈,爱心爸爸妈妈发表富有爱心和关爱孩子的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和教师博客上,评最有爱心的老师爸爸妈妈,评最具温暖的爱心家庭;通过校园)‘一播对爸爸妈妈感人真情的事迹给予表扬,对温暖家庭的家长给予感谢;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在阳光家庭中享受家的温暖的过程,播放一些有关家庭温馨的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阳光爸爸妈妈多与孩子QQ上交流谈心,重要节口留言祝福孩子,时时留言或发邮件关爱孩子的身心成长;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阳光爸爸妈妈平时多通过电话与孩子其他的亲人交流,尽量真正融入到阳光父母家人中,让孩子从内心接受阳光父母,不论什么节口通过短信进行相互问候;节假口时,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卜代理父母可以带孩子同白己家,让他们感受到代理父母在家给予他们的爱,带学生和代理父母的孩子一起玩耍,学生的生口或节口阳光父母给他祝福和礼物;在孩子不开心时代理父母给予安慰。
3.2心理构建式录情补偿,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
学校建立心灵之家工作室,开设小丁姐姐信箱,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学校目前有7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春晖楼五楼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咨询中,借助沙盘游戏、宣泄器械等,心理老师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缓解不良情绪,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校园网站时常更新相关栏目的内容,鼓励孩子把白己的情绪写在班级博客上;校园)‘一播时时播送优美动听的歌曲缓解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校园电视播放优美的开心文艺片和影片缓解部分学生的压力,开展专家心理疏导讲座;鼓励学生在QQ上与咨询老师说说不开心的事,鼓励孩子把白己烦闷的事邮件发给小」一姐姐;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与家长电话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孩子的动向,节假口也要电话或短信关注心理有缺陷学生的情况;由班主任定期开展集体式的心理谈心活动,由咨询室老师不定期开展对个别心理缺陷学生的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异常情况,尽快给予正确的疏导,小」一姐姐信箱时时开放,并做到有问必答。
3.3特殊日子关爱式录情补偿,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欢乐
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在孩子生口、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特别的节口里策划一些活动对孩子实施亲情补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人家庭的温暖以及节口的快乐。学校每周一的晚上都会在温馨餐厅组织留守学生集体过生口活动。让学生写生口感言、祝福好友的文章以及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发在校园网站上,展示活动的照片在网站上,展示班级活动的照片在班级博客上与人家分享。通过校园)‘一播播放学生生口点歌祝福、播放祝福语、播放感恩父母的美文。通过校园电视播放所有活动的全过程,欣赏快乐节口的文艺表演,欣赏有关节口欢快的影片、父母之爱和感恩父母亲情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演示祝福语,父母通过视频和孩子一起过节口,演示活动照片,演示收到的贺卡,演示所有节口感言的文章;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传递电话祝福、短信祝福;在这些特殊口子里,还可邀请亲人参加活动,学生写信与亲人分享白己的快乐和感动,学生与家长之间写信相互祝福,送贺卡和礼物,面对面相互祝福。
与留守学生共度佳节活动,在去年的中秋节时,中午学生有原来的三菜一汤改为四菜一汤,晚上每位寄宿生两块月饼、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而且学校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都和学生在一起过节,校长并且作了中秋致词等。这些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学校胜似家庭,老师比父母还亲.时时处处有温暖的感觉。
4、构建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让爱全方位落到实处
为确保留守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扫L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木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基木资料,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和教育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性格类型、气质类型等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4.1望、闻、问、切—中医四法,播撒爱的暖流
“望”是指观察,作为教师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动态,看看他每天是否按时作息,每天情绪怎样,如果离开学校,到哪里去了,家里人知不知道。
“闻”是指听一听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的交流,多方面了解一些孩子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问”是指当教师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要“平视”学生,及时以代理家长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一次心灵深处的对话,并站在孩子角度谈谈白己的想法,慰藉孩子的心理。
“切”是指当我们全面了解孩子后,必须静卜心来思考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人,还是同伴关系紧张或是父母变故·…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制定合乎实际的帮教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点课题组要求教师多看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教育案例,并且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带领人家学习和研讨。
4.2真爱、坚持、尊重、保密—四项基本原则,规范转化过程。
学校建起“心灵之家”工作室,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有经验的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转化时遵循“四项基木原则”—真爱、坚持、尊重、保密真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爱心,只有付出真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实施有效转化。
坚持,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波动,教师要永不言弃,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尊重,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注意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白己的内心世界敞开来。
保密.通过一对一、而对而的接触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白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4.3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启动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学生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人力开展“爱心家庭”与留守学生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工作网络,为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