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教学中的“亲情牌”
摘要:品德课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学生亲情现状,发挥好品德学科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亲情主题活动,向家庭辐射亲情教育,打好品德课中“亲情牌”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亲情牌;贴近生活;回顾亲情
1、贴近生活,回顾亲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是任何品德与社会活动的源泉所在,脱离生活本体的课堂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品德课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用生活教育学生。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课堂,生活处处是课堂。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父母的爱知多少,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生活,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爱,当我们再次回想时,爱的感悟又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在上三年级《我爱我家》时,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寻找自己成长中的纪念物。课堂上,他们有的拿来小时候穿过的衣物,玩过的玩具,父母为自己拍摄的成长纪念册,甚至是父母用精致的小盒子收藏的孩子出生后剪第一缕头发,第一次换的乳牙。当好多父母留下来的纪念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老师引导:孩子们,父母的爱在哪里?在我们成长中的小脚印里,在每一张相片下面的话语里,在……让学生说父母的爱在哪里。学生通过展示父母为自己留下来的物件,知道了物件里包含着深深的爱。他们情感的闸门打开了,一个个孩子用动情的语言述说着记忆中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父母留存下来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纪念品是体现亲情的最好见证。学生在互相展示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之深,浓浓的亲情在回忆中弥漫开来。
2、开放课堂,感受亲情
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灵活性特点,主题教学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出校园,走出社会。此外,我们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在教授五年级《我在希望中长大》第三单元《架起沟通的桥梁》这节课,我把部分家长请到课堂中参与活动,为课堂扩展了空间。课堂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做“亲情碰碰碰”游戏,一起“情境表演”,以及“真情对白”等,通过游戏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感悟到要和父母多沟通,享受家的幸福;孩子们在和家长共同表演中知道如何关心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最后儿童和家长真情对白中,浓浓的亲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把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既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也体现了活动的真实性。邀请家长参与体现了品德课程的新理念,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上《爸爸妈妈真辛苦》时,课前让学生体验父母一天的工作,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工作辛苦,从而从内心产生为父母减轻负担的意愿。同时请家长走进课堂,讲述自己所做的工作。一个孩子的妈妈在市场买菜,冬天手脚冻裂,夏天皮肤在烈日下灼伤。但无论天寒地冻、烈日炎炎,妈妈总是在工作,她说为了让孩子生活的好一些,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她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现场讲述,情真意切,孩子们心灵受到了震撼,由此引发了激烈的情感共鸣。
3、榜样引路,升化亲情
榜样是一种传统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品德教育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备受中外教育学家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榜样教育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小学榜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学榜样,做有孝心好孩子》为主题的活动,我通过“读一看一找”活动,收集大量古今中外孝心人物的典型事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观看《全国最美孝心好少年》电视节目,写出观后感。除此之外,效仿最美孝心少年发动学生寻找身边孝心好伙伴,在找寻活动不仅促使孩子在心中有“我也要这样做的信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召下,一些孩子写下了自己的孝心举动:我的姥姥腿不好,走路困难,每天我都扶着姥姥出去散步,我就是姥姥的小拐杖,我要一直走下去;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连最疼爱的孙女都不认识了,我很难过。每天我都要陪他玩玩“数数”小游戏。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惊叹之情、敬佩之情、仰慕之情、效法之情。真正发挥榜样了的教育示范作用,亲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升华。
总之,品德课教育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高,才是品德课教学的目标所在。而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的自然感受,是人生最永恒的美好情感,是缔结家庭和睦的关系和纽带,是产生其它感情的基础。学生心中有亲情,才能对长辈真心行孝,对他人真诚关爱,才能产生友情、师生情……亲情在学生的人生中是多么重要。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课堂,在亲情教育活动中,打破课堂局限,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在回顾、感受、升华中点燃学生亲情的火把,亲情教育才会得到有效达成。相信通过出好这样的“亲情牌”,学生心灵一定会成为亲情荡漾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