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的四个维度
柴燕萍 何伟敏
摘要:话题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本文从准确理解教材,选择好话题的切入点;以点带面,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触类旁通,设计有深度的话题;随机应变,设计收放自如的话题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话题设计
话题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具有大容量、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开阔眼界、激发思维潜能的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一堂阅读课,假如缺少能够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话题,而且话题的拟定与设计缺少层次与梯度,话题的答案又缺少一定的覆盖面、深度与灵活度,这样的话题不仅无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也无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迁移。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的“度”谈一些个人浅见。
1、准确理解教材,选择好话题的切入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作者的思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与能力形成的规律,同时又不给学生有机械照搬的厌倦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导入课文的话题设计,既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又要有充分的吸引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如《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讲述了我国驻外使馆的一位官员在国外碰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文章情真意切,读着它,犹如听一位老朋友讲故事一般。但是,对于平时对金钱并没有多少理性认识的小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抽象而深刻的哲理,的确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买任何东西都要用到钱,但是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呢?世界上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吗?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吗?请大家在读了课文之后谈谈各自的看法。”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上面这一组话题的讨论与研读,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就很容易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并不能买来一切,世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题的选择并不是一种主观的空间定位,而是教师的独创性、教材及学生实际三者结合的产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文本理解力、教学经验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对话题的选择应力求准确和新颖,对话题的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不但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材,还需要更多的灵感和创造。选择好话题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以点带面,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覆盖面广的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众多复杂的阅读文本中搜寻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新知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捉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抛出这样一个话题:“你们读了课文之后,自豪不自豪?佩服不佩服?对课文中的描写与叙述,有没有感到奇怪的地方?”然后请学生根据以上话题谈谈各自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这一能牵动全篇的话题,在对课文进行反复研读、讨论之后,一定会为祖国有如此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而感到自豪,会深深地折服于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必然会对这一惊世建筑留下种种疑问: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建筑工人是如何把几吨重的石块搬上这崇山峻岭的?又是靠什么才把这万里长城的砖与砖之间砌得如此天衣无缝的?经过这一话题的讨论,学生必定会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与杰出的才华有更深的理解。至此,也就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触类旁通,设计有深度的话题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和技能应达到怎样的高度,不仅要看教材内容,更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接受能力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有一定深度的话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潜能,逐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假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没有成功,你想想可能会是什么原因?从中能看出什么?西门豹作为当地最高的官员,拥有最大权力,可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与那些官绅惩办了,而要采取这么复杂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类似这样有深度的话题,既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顺着作者的思路领会文章内在的深刻含义,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朝着与习惯思维相反的方向去分析思考,从而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
4、随机应变,设计收放自如的话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以灵活的授课技巧和随机应变的操作技能来设计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观潮》一课时,先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给课文再拟个小标题,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观天下奇观”这个标题较好。于是教师便引领学生直奔中心,抓住“奇”字,要求细读课文,说说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经过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潮前境奇”、“潮来形奇”、“潮去景奇”这三个方面奇特的景象。接着要求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挑一处自己觉得最吸引人、最传神的地方讲给大家听。要把怎样“奇”,“奇”在哪里讲清楚。这样的话题设计,不再是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思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回答,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择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各展所长,既能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又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