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二要
甘占芳
摘要:阅读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注重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和边阅读边想象、联想外,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程标准还提出坚持推进儿童阅读,低年级要抓兴趣,使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中年级抓习惯,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包括从阅读材料中找到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
1.1加强朗读
朗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文本营造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这篇课文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朗读方式。在4人小组中分角色朗读,一人演小公鸡,一人演小鸭子,两人读旁白。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另外,在表演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动作,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1.2适时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范读素材。经常听范读,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逐步纠正学生唱读的习惯。在范读指导中,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模仿的一些动作也惟妙惟肖,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重视默读
默读与朗读、范读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由、速度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默读课文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是将自己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等。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有助于理解课文。否则,学生的默读就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2、边阅读边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努力激起学生对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境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脑海中闪过。这样,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从而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如教学《夜色》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想:“晚上从窗外会看到什么?’川你怕吗?”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入情入境,通过想象,感受夜晚的美丽,从而不再害怕黑夜。
总之,阅读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注重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和边阅读边想象、联想外,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方能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