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策略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正视这个问题,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育公平,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本文据此从因“材”确定学习任务、因“异”确定教学策略、因“生”提供分层作业三个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使学生实现异步成长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策略

李盛

摘要: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正视这个问题,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育公平,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本文据此从因“材”确定学习任务、因“异”确定教学策略、因“生”提供分层作业三个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使学生实现异步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落实策略

因材施教理念最早是由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他认为“有教无类”,所以教师应“因材施教”,以教育来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实现学习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正视这个问题,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育公平,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要求。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使学生实现异步成长呢?

1、因“材”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指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中所应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材施教理论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来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可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避免他们在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中失去学习兴趣。

如在“十几减九”一课教学中,就应根据学情与教学需要来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一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十几减九的具体内容,尝试进行数学计算,可不严格要求这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允许他们犯错,重点在于体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部分已经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保证自己能够正确解答十几减九的数学计算,展开限时计算训练,且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十几减九的算理与计算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对于一部分思维较为发散、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思考十几减九的不同算法,并分析每种算法的优劣。

2、因“异”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条件,教师所组织与实施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策略的推动下开展的。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且处于幼小过渡时期,不太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可以通过游戏等趣味性方式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思维;中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已经了解了小学数学学习特点,且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应适当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习经历,以生活化教学法帮助他们由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发展,所以应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为主,帮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同时还应注重通过数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3、因“生”提供分层作业

作业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及时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数学水平的作业进行巩固与拓展,以作业来提高现有数学素质及水平。

如在“测量”一课的数学作业中,设计了基础训练、巩固训练与拓展训练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训练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表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比如一支笔的长度为15>,1分米厘米等;在巩固训练中,设计了大小比较练习,发展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长度意识,比如3X30分米,0.5厘米米等;在拓展训练中,设计了应用题,综合检测学生应用长度单位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总之,因材施教理念是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个性化教育要求的,教师应以因材施教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陈菊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6(18):12.

[2]赖萍萍.小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6(11):112.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