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初探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须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初探

刘秀兰

摘要: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须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有52%的生源来自于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语言、民族习俗、生存环境、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容易产生压力过大、心理焦虑等问题。因此,函须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1、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心理危机防范机制的建立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平等、有效的互动,防范心理危机的产生。转化后进生就是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工作的重要方面。如学生刘某,来自乌兰县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该生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消极散漫,学习成绩较差,曾因同学之间酗酒打架被学校警告过,抵触情绪很强。为此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作为重点转化对象,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心理。

心理学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2}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所以我们首先从刘某身上寻找闪光点,主要发掘其个性中的优势,寻找其在班级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在与班主任及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该生个性强,在班级活动中乐于助人。同时也发现欠缺的家庭教育让其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其采取了自我放弃的态度。

为了促使他有更多的积极改变,我们和他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提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以后的管理及教学中要多看其积极的表现,并及时用赞扬的语言对其进行鼓励。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们对其表现进行了测评,发现该生的表现发生了很大进步,并对该生的良好转变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现在刘某变得礼貌、自信、乐观、热情,和以前判若两人。

2、完善体制,建立机制

2.1建立快速高效的危机反应通道

2.1.1建立一支心理危机信息顺畅、及时处理问题的组织链条,体现工作的快速性。从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到学院主管学生心理工作的部门,再到院系学生工作部门,最后到学生班级、寝室,这一链条上的各个层级密切协调配合,分工有序。

2.1.2归档、更新每个学生的档案信息,体现工作的高效性。

2.2体现专业性和人性化的快速反应行动

2.2.1建立家校合作、校医合作模式,体现工作的专业性。一方面,在平时工作中,让学校和家庭建立起经常性和有效性的联系。另一方面,建立校医合作模式,开通转介和诊疗的生命安全绿色通道。

2.2.2采取心理危机对象的长期追踪和适当帮扶,体现工作的人性化。对心理危机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查,如遇重大心理危机事件而在后期治疗、恢复期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避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丧失康复的机会。

2.3配置有效的语言沟通桥梁

2.3.1因我院有近40%的学生来自玉树、果洛、黄南、海南等藏族自治州,学生汉语表达及理解水平有限,大部分家长的汉语表达及理解能力也普遍偏低。因此当这部分学生群体发生危机时,我们就请藏汉双语教师积极参与进来,以便和危机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化解危机。

2.3.2在学生工作处及学院专职辅导员设岗中,按比例配置双语民族教师,以便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入关注早期和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2.4发挥院校学生心理导航社团工作职能

2.4.1校园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来源于学生,学生个体最初呈现的心理问题只有离其最近的同学才能察觉。因此,我们专门制定了《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寝室心灵观察员工作实施方案》,以寝室为单位设计并发放了“心情睛雨日报表”,再通过每班的班级心灵观察员,每天定时收集送到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再由负责此项工作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类归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关注和预防,真正做到心理危机防患于未然。

2.4.2以学生心灵导航社团活动填补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让他们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温暖与快乐,使学生在家庭般愉悦舒畅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营造快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如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制定了《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园锅庄舞及户外团体活动方案》,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佘少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3):96.

[3]曹显明.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3(4):189.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