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让“辩课”激起教研活动之涟漪和浪花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作者真诚地呼唤“辩课”活动,因为辩论不仅使教师倾听,更促使教师思考,而且还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教研让上课、听课、评课的教师都能够热烈、真诚、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能够真正见实效。

 “辩课”激起教研活动之涟漪和浪花

陶金梅

摘要:作者真诚地呼唤“辩课”活动,因为辩论不仅使教师倾听,更促使教师思考,而且还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教研让上课、听课、评课的教师都能够热烈、真诚、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能够真正见实效。

关键词:教研辩课实效

“评课”和“辩课”,一字之差,似无多少区别,但细细思来,却大有不同。评课是参与听课的教师把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反馈给执教者,其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形式是传统的,缺乏双方即时的交流互动,难以印象深刻。在大多数时候,执教者与听课教师往往各说各的,很难产生共鸣,自然更缺乏所期望的生成,因而易导致评课流于形式。

一潭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是生命活力之所在!辩课是教研的涟漪和浪花。审视今天的教研活动,不可否认的是:现在除了网络上的教研、小范围的教研能够辩得起来之外,只要稍微正规一点、范围稍大一些,就难见热火朝天的争论、辩驳。我们真诚地呼唤辩课,因为辩论不仅使教师倾听,更促使教师思考,而且还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教研让上课、听课、评课的教师都能够热烈、真诚、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能够真正见实效。

一定要明确辩课该辩什么,哪些问题值得辩,哪些问题值得一辩再辩。辩课,不要从头到尾辩,而应该抓住一堂课的关键,深入地对话,音」析透彻,从而找出新的内涵,使教师豁然开朗地获得启悟。这其中,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拥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辩教学思想很有必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辩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才能真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助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创造和谐氛围,是否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条件,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能否主动获取知识,都是学生主体原则的具体体现。

2辩教师是否实行了开放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打破僵化教学模式及其束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与空间,给予师生互动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活力。

3辩教学是否师生共同探索

具体表现为: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否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将教学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4辩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受

辩课中我们应关注各学科教学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一定的成功感受,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辩课是鼓励探讨、争鸣,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同时让大家诉说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沟通交流。辩课不是一定要辩出一个答案,其追求的是辩论的过程,就是要让大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亮出来,然后总结出优势及劣势,共同提高认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辩课更多体现出教研活动的轻松和谐、畅所欲言、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这一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综合提升。

辩课对传统教研方式发出了挑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教研浪花,符合新时期教师专业提升的需要,为教研活动注入了全新活力。广大教师要积极成为辩课的主角,勇于成为教学改革的弄潮儿,因为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