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性
王晓庆
摘要: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等问题进行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纠正错误,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仅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而且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关键词:批评;平等相待;把握时机;因人施教
教师批评学生,犹如艺术家雕琢手中的玉石。没有批评,就等于艺术家放弃创作。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要批评教育,但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排斥,甚至逆反心理,导致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批评方式和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收到所期望的批评效果。
1、批评学生时,与学生平等相待
学生犯了错误、有了失误,要请学生坐下来,并微笑相对,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放松下来,才能了解到实情、听到真话。请学生坐下来,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平衡学生的内心矛盾,使学生的心绪变得平静,头脑变得清醒,思绪变得清晰,学生才有可能自我反省,接受批评教育。请学生坐下来,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辩护的机会,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心理,更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恕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2、批评学生,要把握有利时机
2.1对非普遍性问题,最好针对性批评。学生有了错误,一些教师会不顾场合与氛围一律当众批评,为的是追求“惩一做百”的效果。结果,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形成不以为然的心理适应,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不利。学生犯了非普遍性错误时,教师选择单独批评为宜,这样可回避掉不相干的人,既保护了犯错学生的面子,利于师生沟通,使其较好自省,又避免了对全班学生的不良影响,批评教育效果明显。
2.2对突发或严重性问题,要择时批评。出现突发或严重性问题时,学生会一时发蒙、意识不清,可能会出现认识上的障碍,形成心理上的防御,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这时贸然批评,学生容易与教师产生情绪对抗,甚至出现错上加错的举动,导致师生僵持对立,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在把控全局的前提下何不先有意把问题放一放,让学生平静下来,给其反思的机会。适当时候再找学生沟通,使其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冷静思考,清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再带着积极诚恳的态度和认识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2.3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人的心境会直接影响态度,愉悦的心境容易使人产生悦纳情绪。因此,对于存在明显不足的学生,教师可先表扬其优点和长处,使其产生信心,心情愉悦;随之趁热打铁,真诚地指出其不足,并鼓励其完善不足,更加优秀。这样的批评方式起到了因势利导的作用,可以避免学生消极心态的形成,批评教育的成功率高。
3、批评学生,要因人施教
3.1对个性敏感、爱面子的学生,宜采取暗示性批评。对于一些在课堂不注意听讲、在校园等公共场所不遵守纪律的个性敏感、爱面子的学生,教师可先用凝视、手势等方式对其加以提示,还可以走近学生小声提醒。这种暗示性批评方式,利于保护敏感学生的自尊心,效果能快速显现。
3.2对好胜心强的学生,可采用良吐竞争性批评。对于自身毛病多又好胜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向身边各方面条件相当、又努力进步的学生学习,使其在对比中明了差距和不足,鼓足信心,产生竞争意识,确立努力目标,力争取得各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