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贺廷盛
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每个班都存在着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下面就从我身边的实例谈起。
上学期开学不久,原任三年级(2)班班主任的小何老师生病住院,我便转教该班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听说班里常常会出现好多让大家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席东杰同学让老师们头痛至极。
带着好奇心,我见到了他:一个皮肤白白净净、嘴角时常挂着调皮微笑的男孩;双眼皮下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透射着智慧。刚见到他时,我不由得被他可爱的外表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了。在同学们匕嘴八舌的介绍中,席东杰同学的一些表现逐渐浮出水面:时常在班内打骂同学,欺负弱小;张口脏话,很不文明;学习不求上进,上课捣乱,小动作特多,作业经常不做也不交;处处故意和老师作对,课间操时他总是逃操,班委和同学们敢怒不敢言。
鉴于他的特殊表现,我想尽办法终于弄清楚了一些缘由。家庭原因: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宠爱之极;家庭条件优越,对他提出的所有要求,父母都是百依百顺。学校原因:上幼儿园时,他就任性顽皮,常和同学打架。老师经常批评他,但他没有丝毫的悔改之意,久而久之,他更加肆无忌惮,将班里搞得鸡犬不宁。自身的原因:由于他自己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缺乏自控力,自觉性极差。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觉得他并不是无可救药,只是没有碰到合适的人和采取合适的方法。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走上正轨,让他健康成长。
我采取的第一步是:亲近他,赢得他的好感。我先留心观察他,抓住一切契机有意接近他,让他对我消除戒备心理。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常和他谈一些家里和班内发生的趣事,看到他开心的笑容,我知道我的第一步目标已经达到。
我采取的第二步是:让他处处感觉到老师爱他。在班级中,我把想帮助他改变的想法告诉其他同学,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力帮助他,不要让他掉队,用我们集体的力量温暖他,帮他改掉坏毛病。同时,我又通过一些发生在校园里、班里的事情让他知道:平时打人骂人、欺负同学等行为是不对的,是同学们不能接受的,希望他能用《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我又让班内几个优秀的学生常和他做伴,平时多帮助他,让他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是一匹脱僵的野马,而是集体中的一员。
我采取的第三步是: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他脑子灵活、反应快,只要明白了就会马上举手,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于是,我在上课时就多提问他,并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通过正面引导告诉他其实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帮他逐步树立了自信心。
我采取的第四步是: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起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上课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我结合课堂教学,使他明白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知识,引起他对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觉得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同时我又适时地给他制定一些较高的目标,希望他能努力做到。
我采取的第五步是:家校合作,促其成长。我多次和他家长联系,告诉家长他在学校的表现,希望能得到家长的配合。
我采取的第六步是:循序渐进,不断成功。学困生的教育是长期的,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他慢慢感悟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对他的爱,慢慢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做一个充实的阳光儿里巨。
虽然本学期我不再担任该班班主任,但仍教数学课,对他的帮助一直没有放松。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发现他有了许多变化:开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在学习上,较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由上学期的二三十分提高到本学期末的六十八分;行为上基本能约束住自己。在家里,也能听爸爸妈妈的话,有责任心,但他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教师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虽然有反复,但席东杰已大有改进,我倍觉欣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会如一株破土的新芽,散发出新的生命气息。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长处,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尹已,从而达到缩小本班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最终实现学困生不再“困”、教师也不再“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