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面对“目中无人”的教育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在北京玉泉小学培训学习期间,校长高峰跟我们谈起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并从学生教师、学校角度分析了国家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面对目中无人”的教育

林红英

在北京玉泉小学培训学习期间,校长高峰跟我们谈起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并从学生教师、学校角度分析了国家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他认为“教师只注重教学流程的行走,没有顾及学习者的体验与构建。”“高度大一统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学校教育的高度同质化,很难创设个性化课程,主因是学校没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对照我们的课堂,我们确实只见教材,不见教师,更不见学生。我们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也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了、弄懂了,一个劲儿地往下讲,为的是完成教学流程和教学任务。

我们关注了课标,特别关注了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作业情况,就是没有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老师在教教材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理解、构建和思考;学生在学彰材中很少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即使有也会被老夕币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或在寻求“标准答案”的追问中统一了,或医为课堂时间有限而被忽略了。久而久之,学生知道,即使自己不思考、不发言、不讨论,老师也会“公布”最佳答案。学生的年级起高,发言的人数越少,学生的主动参一与也就越少。

来看看中国的课堂: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井底之虫勤,教师指出课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找出了第二段和第三段青蛙的小快乐和鳖的大快乐的对比。但没有纵观全文找到各个角落都有对比的影子:如青蛙的狭隘,鳖的宽广,这个是胸怀的对比;青蛙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是感叹号,表明自己的优越、舒心、满足、自大,而鳖的每句话都是宁民平静、安宁、处变不惊,这是从语气上感受到的对比。老师只是让学生知道“对比”这个概念,并没有深人到文本里感受写作特点,只是完成了学习“对比”这个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关注文本更深层次的构建,也没有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文本。

所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顾按照预设的流程往下走,不会体验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说白了我们的课堂中只有教材、标准答案、固定程序、预设的流程,唯独没有学生,即“目中无人”。

美国老师不是满足于找到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追问答案背后的答案,他们是在培养孩子们精益求精、善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而这些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学到知识本身更可贵。

那么,我们的课程关注人了吗?目前大一统的教材,造成教育的高度同质化。但接受教育的孩子却大不相同,他们有的身处国际化大都市,有的栖身穷乡僻壤;有的孩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的孩子父母目不识丁;有的学校硬件设施国际一流,有的学校还在为有一间不漏风的教室发愁,一这样迥然不同的学生却要接受高度统一的教材,他们的体验会是什么?某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用的例题是给厨房贴磁砖,那些家在大山深处的孩子连瓷砖都没有见过,又谈何计算厨房的面积?

在这一点上我欣赏北京之斡校亦庄分校—亦庄实验小学的远见.与魄力。学校自己开发全部课程,实施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教与学方式全面变革的课程。为此他们将学段重新划分为始业学段、常规学段和毕业学段,并开发了各学段的课程。对学科重新布局,在传统课程之外,还增设戏剧课程、电影课程、PyP课程等等。从而践行他们“给孩子经营一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的教育理念。

如果说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离我们这些普通学校、西部学校太远,那么北京市玉泉小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则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他们围绕“德如玉,智如泉”的办学目标,开发实施了“德如玉”适性课程和“智如泉”校本课程。

适性课程是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分为课堂课(礼仪教育、快乐阅览、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电影课等)和非课堂课(人校课程、话剧节、感恩节、家政课,还有“级部才艺特色课程”“十一大好玩课程”等等)。校本课程则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如语文教学,将传统的一课接一课的“线性教学”切断,改为以单元为单位的主题教学;实行“双线主题统合”,即课上主要落实语文的工具胜,课后主要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开发了《幸福课本》《趣味识字》等课程。在数学教学方面,开发了旨在降低一年级学生学习难度、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知识铺路的“引桥课程”,主要有嵘到数学世界旅游一—数学识字》《神奇的七巧板—数学阅读》《数学王国的秘密一一数学游戏》等课程。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匀速前进的“均匀教学”,遇到问题节点停下来,对这些节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找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革新传统教法之后再往前走,在玉泉小学这叫“节点教学”。英语教学,则是在做“乘法”,加大课时量,开发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明泉英语》,把学习英语的时空扩大到其他学科、学生家庭等等。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但关注学生喜不喜欢,更关注他们学得是否轻松,学得懂不懂,学得透彻不透彻,学得有用没有用,学会了什么?哪些不会?哪些需要老师搭桥引路?哪些放手让孩子们做就可以了。这样的教育才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借鉴。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