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教师如何正确看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墓于顶层设计,逐层落实的一项全国性活动,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颇和困惑。

 

教师如何正确看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魏耀峰

摘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墓于顶层设计,逐层落实的一项全国性活动,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颇和困惑。文章从活动开展的目标意义、内容任务、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构建当地教育信。息化体系、形成信息化课堂教学研讨机制、树宾全新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关健词:活动开展晒课信息化教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组织,中央电化教育馆具体实施,国家、省、市、县、校五个层级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规模较大,涉及学校及学科也较广,仅加15年7月巧日结束的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参与教师就有448万余人,“晒课”28万多节。宁夏作为一个小省区,也有近3万名教师参与了活动,总共“晒课”1 .5万多节。在此项活动中,基层组织管理者以及一线的广大教师仍存在理解上的偏颇和困惑,如对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认识不清晰、对活动内容理解得不透彻,尤其是对“晒课”“优课”的标准把握不准确等问题。伴随这些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晒课”敷衍、评优不规范、录制粗糙、研讨跟不上等现象,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教师有必要科学、准确、审慎地看待这项活动。

1、明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的目标和意义.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这是本次活动的总目标。作为基层学校,还要透过这个总目标,细分、细解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构建当地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1.1全面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应该包含教育信息化管理员、学科专家和学科专任教师。这三支队伍的建设,一靠培训,二靠在岗实践,三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三年,将基本实现全员参与“晒课”,这不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还要通过电话、视频、现场会议等方式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团队进行培训指导,这个过程既涉及到校、县、市、省、国家五级管理人员,也涉及到五级学科专家团队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千万各级各类教师。扎实开展活动,必将有效推进各层次、各类别教育信息化管理者、指导者、实施者队伍的建设。

1.2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一个核心理念即“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本次活动全国使用统一评选标准,对“晒课”内容、信息技术应用、录制标准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将信息化手段、数字资源与教材、教师、学生等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硬性规定。这必将促使教师、学校将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资源与信息化手段、优质数字资源深度融合起来。

1.3有效促进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转化。由于信息化在教育领域推进的不均衡,造成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有差异,尤其体现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方面。“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求专任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转变教法,,还要求每位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努力转变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的转变必将促进师生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这种能力向教法和学法上的转化。

1.4有效实现各级资源平台的建设和资源的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资源系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都要依托  各级各类教育者去开发建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国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立,本次活动通过上述平台进行“晒课”“推优”“研讨”,但仅有平台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优质资源去支撑。本次活动将实现各学段、各学科、各版本全面覆盖,因而借此项活动建立校、县、市、省、国家五级资源库就水到渠成。同时,借“优课”推选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共享也成为现实。作为基层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征集大量的教育资源,遴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当地整套、全覆盖的资源体系供教师借鉴、参考、研讨,供学生远程学习,这个意义重大而切实。

2、了解“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内容和任务,建立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研讨机制

“一师一优课”中的“课”指的是: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课,如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或数学教学中的一节,为此,活动特别确定了九项研究内容,包括课标、教材、学情、设计、课件及资源、课堂实录、监测评价、同行观课议课记录、课后反思。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具体的“晒课’,·“优课”数量任务,这是宏观上的理解。作为基层学校,仅把活动内容和任务定位在上述层面,活动的开展会变得粗糙而不扎实,因此在保质保量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研讨机制。

2.1线下指导研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指标性的,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晒课”,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他人无关。作为基层学校,首先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学科团队.大学校的大学科一校一建立,小学校的小学科要联校、联学科建立。学科指导团队在“晒课”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参与“赛课”的教师进行指导,指导其怎样备资源、备学生、合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晒课”前的研讨。

2.2“晒课”环节研讨。教师“晒课”后,“晒课”内容就呈现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所有教师只要注册就能看到。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科教师要参与到网络研讨中,对教师“晒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研讨评价,督促“晒课”教师修改完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晒课”教师将一“晒”了之.无法更优,其余教师不参与就得不到借鉴和思考,难以发展。因此“晒课”研讨将比“晒课”本身更重要。

2.3“优课”专题研讨。学科专家根据教师“晒课”内容和教师网络评价,依据评价标准推选出各级“优课”。这个过程既是学科专家团队完成主要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科教师参与研讨的过程。“优课”研讨,不在于通过研讨去反复修改(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平台有此功能),而在于通过对“优课”优处的集中研讨,给教师一个更专业、具体、集中的研讨话题或者专题,使研讨更有深度。这个过程主要发挥各级教研部门“教研坊”的作用,实现教研的深层引领和指导。

2.4规范开展活动研讨。《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的研究内容中,有四条内容涉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信息手段应用,包括活动开展的规范问题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出现了画面不清晰,切换不连贯、不稳定;声像不同步,环境差;没有小窗口补充,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特写;用单页纸材料代替教材,一味碎片化课件出示教材片段;教师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准确,缺乏示范性;学科素养不高,能力弱;缺少驾驭能力,组织教学死板,不灵活;不注重板书设计,书写不过关等诸多问题。作为“晒课”,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不组织课堂实录,但作为“优课”,这些录制细节及录制质量必须要做进一步的研讨。这个研讨,不仅仅是教师层面的,更多的是学校和县区层面,通过录制技术、录制平台、录制窗口切换等研讨培训,不断完善地方课堂实录效果,为“优课‘,锦上添花。

3、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评价导向功能,树立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全新的评价理念

评价标准既是专家团队评价的标准,也是开展活动的实施标准,只有准确理解和运用评价标准,教师开展“晒课”,学科团队组织教师研讨以及专家团队组织评优才会找到有效抓手。本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国通用,体现了作为全国活动的统一性。基层学校一定要充分解读评价指标体系,抓住评价中的核心要素,利用对“晒课’川优课”的评价,树立完善、科学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3.1上好传统课是评价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争议很大,有的侧重于信息化手段和优质资源应用,有的侧重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这些评价都有失偏颇。,因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上好课,在这里信息化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是对传统教学进一步优化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与传统教学相互叠加,因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课”,首先必须达到传统优质课的标准、这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如果不树立这个评价理念,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就错了。

3.2以学生为中心是评价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学习率本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但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个指标就要包涵新的内容:学生必须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习,还要成为信息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应用的中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晒课”、推优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要用信息化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同样要会用信息化手段和优质数字资源开展学习,也只有这样,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才是合理有效的双边活动,否则就是一条腿走路。因此,学生善用信息化手段和优质资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评价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3.3优质数字资源与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是评价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关键。强调优质资源与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充分应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就是要求信息化手段与学科达到高度融合。拿最常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讲,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不是新一轮的“做课件,放课件”,不是白板技术功能的“碎片式应用”,更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演示加灌输,而是增强教师、学生资源之间双向交流中探究、协作和表达的工具,是白板环境下的PPT,而不是PPT背景下的电子白板。因此所有资源包括课件都要形成资源包,用时拿来即可,更有价值的是学生生成的资源。学校在评价中抓住这一条,也就抓住了关键,很好地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单纯的、浅显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向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转变。

3.4课堂评测是评价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纬度。一节课的达成度如何,靠的是课堂评测。课堂评测既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情的了解,同时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达成度,是一节课效度的体现。课堂评测必须在课堂内完成,并有一定的定量统计,如评测展示、电子统计等。在“晒课”推优中发现很多教师仅仅设计一份练习,没有评测环节,观课者只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推测课堂教学效果,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此,课堂评测的设计与应用要成为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纬度纳入。

当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两年时间继续组织开展,学校、教师都要及时总结活动经验,适时完善活动制度,这项活动才会更有实效。.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