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有效策略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健时刻,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父母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有适当的责罚,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拙。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有效策略

刘慧玲

摘要: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健时刻,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父母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有适当的责罚,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拙。

关键词:教育孩子策略

孩子到了青春期,其身体、心理各方面较之前出现很大的变化,此时的孩子容易叛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1、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青春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作为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千万不要武断,认为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想法来,那样,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让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其实这是我们家长一手造成的。作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讽刺或挖苦孩子,不要偷听孩子的电话,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也不要查孩子的聊天记录,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当自己做错了事要向孩子道歉,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孩子更加尊敬你。记得一次我无意中看了女儿的聊天记录,发现她似乎有早恋现象,当时我很生气,找她谈话,她不承认,甚至动手打了她。第二天.我发现了女儿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致渐渐冷漠的亲情”,在这篇文章里,她写了我对她的冷漠,对她的误解,以及想离开家的想法,署名是:一个孤独人的内心告白。我看了后,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觉得自己太冲动了。于是我给孩子道了歉并注意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一样和她相处,尊重、关心她,慢慢地,孩子和我愿意交流了,也愿意和我们分享她的成功和快乐了。

2、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很多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和父母很难谈得来,感觉没有共同语言。那么作为父母,就更不能漠然置之,顺其自然。要知道只有和孩子经常交流才能了解他的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引导他。如果开始觉得没有话题,可以先注意观察他,看他对什么感兴趣,然后你就去试着了解他感兴趣的事情,久而久之,你们就有了共同的爱好,慢慢地就有了话题。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家长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那样只能让孩子产生表面害怕,内心烦的感觉。我女儿经常问我一些影视明星或者一些名人的事情,我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这源于我发现她经常喜欢看《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中华好诗词》等综艺性节目,我也就跟着看。另外她喜欢看一些热点素材书,我也就随着偶尔翻一翻,这样她和我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我们还会针对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我会了解到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然后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放手,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其次要讲究策略,有些事情只要点到为止,不要那么较真,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就行。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有的孩子因老师批评而跳楼,因失恋而殉情,因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需要和孩子成长的规律吗?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道路走完吗?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那么父母的使命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一起成长,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陪”孩子的使命,反而喧宾夺主,把“陪”变成了“替”,把“配角”当成了“主角”,孩子上小学替孩子背书包;孩子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孩子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没事干了,对什么都没了兴趣。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要“吃力不讨好”。

4、要有适当的责罚

鼓励孩子是对的,但批评孩子有时也是必须的。现代教育倡导对孩子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但是,随之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孩子说不得了。如,一个学生上课睡觉,老师说了他几句,没想到这个学生竟然不上课了,书包一背走了。你说这样的孩子,老师还敢批评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在家里很少挨批评,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他们就受不了了。其实作为家长要学会和孩子说“不”,要让孩子受点挫折,并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没有经历挫折,就会变得“异常脆弱”。父母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要让他们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父母绝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才会有担当,才会有责任感。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