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减负”与提质间的动态平衡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减负”并不是盲目的减轻学生一切负担,而是摒弃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烦琐、超量、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教学负担主要来自社会对教学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家庭寄托过重负担等,当前要做的是针对这几方面形成“减负”协调机制,当然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要实行教学减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课堂活动、拓展课后学习等,实现“减”与“加”的辫证统一。

 “减负”与提质间的动态平衡

高艳

摘要:“减负”并不是盲目的减轻学生一切负担,而是摒弃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烦琐、超量、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教学负担主要来自社会对教学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家庭寄托过重负担等,当前要做的是针对这几方面形成“减负”协调机制,当然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要实行教学减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课堂活动、拓展课后学习等,实现“减”与“加”的辫证统一。

关键词:“减负”;协调;教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提出明确了教育方向,注重人的培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人才,那么“减负”就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新出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标本兼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减负”直接写入政策性文件。

“减负”并不是盲目的减轻学生一切负担,而是摒弃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烦琐、超量、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减负”并不是要求学生不勤奋学习,而是要求学生更刻苦钻研,变苦学为乐学,学会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关于教学负担现状的调查:

1.学习量大,唯考试论。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很多时候学校、社会、家庭都在营造一种唯考试论的教育观念,把学习的压力和希望寄托在分数上面。这样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就变的非常繁重,常枯燥,为了提分学习量大,多数学习任务都是机械重复。

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推动课堂进行,学生失去了思辩能力,在课堂上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这样的被动学习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一方面会固化学生的思维。

3.家庭负担。很多家庭在培养子女方面,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希望,总是认为孩子代表家庭的全部的荣誉和希望,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学生的课外负担一再加重,课外学习时间一再延长。

4.“减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更多的时候学校和教师也面临很多的压力。对于教育的过分关注,社会无形中将更多的压力集中于教师和学校,教师和学校除了要应对日常的教学压力,还要应对来自于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和监督压力。

需要明确的是“减负”并不是一味的减,而是有所减和有所加的辩证统一。要想实现“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动态平衡,需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形成“减负”协调机制

“减负”并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更应该在全社会建立“减负’J协调机制。

首先,从社会来说,应该给学校去行政化,减去学校和教师没必要的行政负担。学校一年要面临数次的督导,这些督导材料整理的任务就落在了教师身上,这就避免不了教师要分出很多精力来承担这些任务,这样分配给教学的时间就一再压缩,教师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更别说研究教学。

其次,从学校来说,应该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唯成绩论。很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都是依据成绩进行的,这样就单方面固定了教师的评价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驱使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只能唯成绩论,与减负提质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最后,从家庭来说,家长要转变意识,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集中在孩子生上。对于孩子的课外辅导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不能无限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

2、实行教学“减负”

2.1课堂以学生为主

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实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课型确立学习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于提问,积极与学生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营造一种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2.2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老师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对于教师说的最多的四个字就是本领恐慌,所以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端,做学习的引领者,才能更好的去教学、去研究。

2.3丰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存在是为了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材料,设计操作性强、调动性高的、探索性强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2.4拓展课后学习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课后学习仅仅局限于家庭作业,这样的话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制作、探究、实验等等,将课堂教学延续为课后活动。

2.5作业设计多元化

1.首先可以实行分层作业。过去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刀切”,即对全班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这样统一的作业要求与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施行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了一把尺子量到头,这样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了不同层级的学生的学业要求。

2.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实践性作业,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实践性,把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是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国

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趣味性作业,初中生探索欲望强烈,在设计作业时,完全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减负”其实就是行走在“减”与“加”之间,这种“减”与“加”是辩证统一的。对课堂的高效设计,在某种程度就是对老师备课要求的“加”,在去行政化上其实就是对于学校和老师负担的“减”,对于学生来说,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说,就是对于学生的“加”,从去掉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来说,就是对于学生的“减”,所以在“加”和“减”之间进行辩证统一的提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