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
吴寿汉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面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时,理解和解决起来会比较困难。将画图策略运用其中,就能将平面的问题立体化,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能力都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画图策略;数学教学;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
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数理性的学科,所以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会相对较高。而画图策略可以将文字转化为图像,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平面的问题立体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出最佳解题思路,这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画图策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兴趣
画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可以不受文化水平和年龄认知的局限,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通过画图策略,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图像,从而使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1.2有助于简化问题
画图策略的实质就是将数学问题进行场景化,即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概念,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其转变为具体有效的信息,将其中包含的无用或干扰信息过滤出去,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消除或降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恐惧心理。
1.3有助于开阔思路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学思维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之一。运用画图策略,可以将学生思维的过程展示出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成具体直观的图像,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清数量关系,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从而使解题的正确率和效率都得以有效提升。
2、画图策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的实践
2.1增强学生的画图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相对欠缺,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题型或抽象的数量关系时,经常会由于看不懂题意,而无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甚至有许多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会直接选择放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的教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对“分数的意义”这一课题教学时,由于学生对分数比较陌生,但是对整数比较熟悉,所以教师可以从整数和分数的区别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譬如,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四等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大正方形四份中的一份,如果将大正方形用数字“1”表示,则其中的任一小份都可以用“1/4”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代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更高难度的题目,从而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理解,如唐僧师徒取经西去的途中,口渴难耐,悟空去寻3个西瓜来为众人解渴,那么悟空应该如何将西瓜平均分给众人呢?当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都陷入了深思,3个西瓜4个人,一人一个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一时都不知如何解决。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先在纸上画3个正方形,然后将每个正方形均分成4等分,那每人就能得到3个1/4,也就是3/4,通过画图策略,就能使学生更好的找到解题思路,明白分数的真正意义。
2.2提升学生画图技能
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反映正确的数量关系,从而在之后遇到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都能通过画图的方式,简化题目,理清题意,更快的找出解题思路。在面对题意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必须将抽象的问题形象的表述给学生,并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切实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实物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对“表内除法”这一课题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于“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应的情境,如为学生分发若干木棒,并列出“9二3”的算式,引导学生将9根木棒平均分为3等分,然后每一等份的个数,就是“9二3”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明白除法就是平均分的意思。在学生对除法的概念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将摆棒的过程简化,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代替,首先根据除数的大小,在纸上画出几个圆圈,然后再根据被除数的大小,逐一在圈中画圆点,最后根据圈内圆点的个数,就能得出算式的计算结果。通过这种实物显示方式,就会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能理解画图策略代表的含义,而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都尚不完善,所以面对复杂的题型或抽象的数量关系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入画图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最佳方法,从而使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和效率都能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