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唐海燕
摘要:时代在发展,新课改也越来越深入,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之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出发,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面的分析,从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个时间段入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的方法,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课堂环节的教学中,不仅没有考虑到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也完全束缚住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就导致在以往的教学中不仅教师教学压力大,常常感到精力不够用,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是一般,学到的知识也往往算不上牢固,很容易出现错漏。因此,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学理念,抓住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点, 不要费了半天力气却大半做了无用功。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预习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再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再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将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1、做好课前预习,增强课前教学效果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同时承担着认识知识和内化吸收知识这两项任务, 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该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帮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等方式将课前预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把认识知识这一项任务挪到课前去,从而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对以往学到的除法知识的复习和对余数等概念的认识放到课前预习环节中去,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阶段的高效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帮助学生制定好关于下节课知识的预习计划,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来简单认识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将学生预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一旦学生预习良好,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省去了再带领学生认识知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2、构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往往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节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教师可从之前学生学习过的加减乘除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提问学生:“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加减乘除的知识,可如果加减法和乘除法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里又该如何计算呢?”然后再顺势引导学生关注加减乘除运算顺序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就成功地促使学生自发地对知识进行了探索,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3、重视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第三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后作业布置不合理,不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检验,达不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课堂听讲是学会了十分,如果没有在课后进行巩固,随着时间推移怕也只能剩下五六分了。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做到科学合理,让课后作业充分发挥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
比如,在“克和千克”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确保作业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又要保证作业的检验效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清晰的发现自己究竟是在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上没有掌握牢固,还是在克和千克的符号书写方面有了欠缺。只有让学生发现了自己薄弱的地方,他们才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补强,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下降。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将人认识知识这一环节放到课前;其次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情景法激发学生主动性;最后还要合理布置课后作业,避免课堂教学的效果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