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黄伟民 樊建芳 张晓歌 郭志钦-《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职生源的主体仍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因此,要从高职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两个教育层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重点做好高等职教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工作。搞好衔接工作,关键在于理顺管理体制,要注意使职业教育的管理走上体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初中毕业生直接向高职分流、创办高职预科和发展综合高中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的选择空间和更灵活的选择方式。

 关键词:高等职教;中等教育;衔接

审视一下我国的中学教育,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迄今为止,“高考指挥棒”所调动的,大体上还只是“升学”(主要是升入传统高校)的积极性;其二,大多数中学生,甚至许多地方政府,都把职业大学看成是“退而求其次”的出路。这并不奇怪,尽管我国高职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等教育并没有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新机制。换言之,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虽然已经确立,但它在我国还远远没有成为广泛的共识,更没有对中等教育的职能和运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中等教育始终是高职的基础和依据,对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和彼此适应调整的探索,理应成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职生源的主体仍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所以,本文所说的衔接,重点是放在与高中教育的衔接上,这正是衔接的难点,而且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探讨。

1、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看衔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其实是!" 世纪下半叶的全球性现象。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它把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是高中教育阶段,第五层次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例如各种硕士学位的具体职业的课程”。可见,高职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已得到国际性、权威性的确认,它同时表明这种新型教育的发展,正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服务于地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机动灵活地开设和转换专业,将在一段时期内仍然是高职的优势。但是在!# 世纪行将到来之际,从教育战略的高度来研究我国高职的发展思路时,应当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虽尚未成熟,却已经成型,它对人才的类型、素质和数量的需求已相对明朗,这势必要求我国的高职在整体上走向体制化和规范化,才可名副其实地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简言之,必须建立既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与之相沟通的高职体系。

作为职教体系子系统的高职体系,其建立和健全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规格的相对稳定和相对统一。因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图书馆、信息网、实验室和实习场所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其次,从长远观点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趋成熟之后,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若缺乏相对稳定和相对统一的合格规范,就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流动。

面向未来,我们认为职业大学的地方色彩和机动特性应当有所淡化,转而代之以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保持广泛而稳固的紧密联系。近几年来,一些职业大学开始对口招收职高毕业生(以及中专毕业生和其他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但为此不得不采取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方式,并重设培养模式,即在专业要求、学习年限、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作出重大调整。作为权宜之计,上述“实践专科”的确颇具特色,它以迁就生源的做法,部分地解决了高职与中职的衔接问题;但是多重培养模式的采用所表明的是:对于高职来说,中等教育没有对之形成适当的便于操作的“教育平台”。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对于高职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不利的。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