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人文精神、匠心精神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存在过多的 “功利色彩”。即使是在职业教育中,大多数数学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知识”,而不是“科学精神”的“匠心”,也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匠心”;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知识之“真”,而不去教学生如何去求生活之“善”、求工作之“美”。诚然,数学教育必须传授数学的知识、方法、逻辑和科学的思维,但作为职业教育的数学课堂应该同样要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凝练数学的严谨细密,融入学生的职业“匠心”教育,起到人文教化的作用。
中职数学课堂是传授数学知识的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教育、匠心教育的主阵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数学课堂之中。
一、课堂管理民主和谐,细密严谨,松弛有度,人文关怀和匠心精神自然融入数学课堂
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为教学活动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匠心教育的重要途径,
1.民主和谐的人文、匠心数学课堂:
罗杰斯说:“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师道”固然尊严,但是平等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仅需要激情,还需要真情。激情传递知识和对工作热情的“匠心”,真情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教师更多的用尊重、商量、鼓励、期待的语气,如“请你想一想”、“请你说一说行吗”、“老师相信你一定有答案了,你能告诉同学吗”“你有没有新的看法”、“再试一试你肯定能想出来”等等,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心灵的自由和富有,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使我们的中职数学课堂折射出鲜艳的生命活力,用我们的爱去点燃学生强烈的数学情感,让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里和谐地发展,潜移默化中感受教师对于职业的激情和匠心。
2.课堂要平等,“师道”亦尊严,匠心教育,规矩不能少:
充满人文关怀的数学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原则可以丧失。斯藤伯格在《专家型教师》一书指出:专家型教师拥有更多而非更少的课堂规则,他们会想方设法建立起一整套课堂规则,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节奏性和流畅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则和教师的期望等管理措施,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而有效的课堂管理也培育学生匠心精神——专注、敬畏、入魂、谦恭、自省的有效途径。
课堂管理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关于学习活动的:比如听课中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笔要有黑色笔与红色笔等等,明确提出只要一上课桌子上就要整整齐齐地放好这几件物品。整齐,我认为是匠心精神值根本。一个连起码的整齐都做不到的人,又如何能有匠心?
(2)关于听课习惯的:比如不能刚听问题就立马回答,要深思熟虑,同时要给别人以思考空间,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等。此之谓匠心精神之“谦恭、自省”。
违犯规则的一定要适当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敬畏规则、守秩序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光凭个人的主观意愿随心所欲,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也就是要在数学课堂上培育学生的匠心精神之“敬畏”。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人文价值和精巧的“匠心”精神融入其中,自然而不露痕迹:
1.通过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情。
数学情感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数学的热爱和喜欢;(2)自信心和意志力;(3)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
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更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使得课堂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人文开端,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使之融入到数学知识当中。
数学学科本来源于生活,人文情怀亦源于生活,而“匠心”更是存在于生活工作中的角角落落。生活中大量的鲜活素材可用,所以利用与学生最接近的生活情景进行引入是个很好的策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喜欢NBA篮球巨星或者足球等。笔者在讲授《独立重复实验与二项分布》时,因为投篮是一个较好的独立重复实验模型,想让学生探索投篮中的概率问题。于是利用NBA篮球巨星科比引入,及时抛出这样一个情景:科比被人喜欢,不仅是因为他球打得好,更重要的是他认真负责、敢于担当、阳光大气的为人与处事。老师也很喜欢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篮球中有很多有趣的概率问题,我们今天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喜欢的科比先生。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价值观教育。而科比对于篮球的专注、热爱和篮球技能的追求提升,同样激发了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专注、热爱和技能提升这一匠心之本。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热情,使得课堂教学更挑战性,培育学生的工作探究热情。
在数学课堂之上,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都属于人文价值方面的培养,要实现它们以及对工作技艺的探究精神,都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提出的问题来实现。问题的设计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也决定着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情感的培育激发,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在课堂之上,这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作答,启发诱导他们去主动探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在《独立重复实验与二项分布》这一节我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
问题1:科比三分球命中率为0.4,假设他每次命中率相同。他在投三分球时,(1)投3次恰好命中2次的概率是多少?(2)投4次恰好命中2次的概率是多少?(3)投n次恰好命中k次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投篮由3次、4次再到n次,命中的次数也推广到了k次。一定是投篮吗?还能不能再推广?
第一个问题旨在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生成“n次独立重复试验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第二个问题从篮球试验推广到n次独立重复试验,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入手然后推广到一般的数学研究过程。第三个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变式来加深对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的理解。
在这三个核心问题之下又都设计了追问性的问题,也就是“埋伏”好了分解问题,如在问题2中就埋伏了下面的追问:
观察式子Pn(k)=Pn(k)=Cnkpk(1-p)n-k的结构,可以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些知识联系起来?
在数学课堂之上,不能仅仅满足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我们要更加关注解决过程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工匠精神素材,要准确判断、及时捕捉课堂中的这些瞬时性教学资源。叶澜教授说:“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
中职数学课堂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之外,更要及时去寻找人文、匠心教育的契机。在学生探究中不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匠心意识,同时还引导学生一起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三、数学史、数学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爱国文化融入中职数学课堂
数学是现实的,是源于生活的。其实数学也是历史的,是人文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钱学森曾说“科学与人文就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所以在课堂之上我们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该为其建构数学史观、文化观、民族观、爱国观、匠心观,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积极主动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觉形成爱国主义。并把数学史上数学家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的“匠心”。
在《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这节,当伯努利实验的概念被学生发现后,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如下数学史的教育:伯努利家族迄今为止,出现了120多位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尤为突出的是雅各布伯努利和他的爸爸、他的兄弟们还有他的儿子们,雅各布伯努利是概率论的奠基人,在他的墓碑上写着“纵然变化,依然故我”八个大字,这八个字不仅表现了对概率的深刻理解,还同时表现了这个老人家做学问、做人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匠心精神之坚持”的最好诠释。
总之,中职数学课堂应该时刻本着知识传授和人文关怀,匠心培育这两条主线,关注情感体验对中职学生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具“情感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人文色彩,更加魅力四射!也使我们的中职数学课堂成为培育中职学生“匠心精神”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