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优秀论文推荐
梁静 包海诚-《创造,教师幸福的源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当前很多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师的幸福感低的状况。究其原因,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幸福感低的现状做出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教师当前的创造活动对教师的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强调创造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能够通过创造活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以此表明创造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教师幸福的重要性,唤起教师对创造的重视。

 关键词:创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幸福

对于教师幸福的问题,中外学者都有对此命题做过大量的讨论,如何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似乎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在社会压力持续激增的环境中,在人们认为教师在与幸福背道而驰的情境下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的创造水平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幸福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缺乏创造的现实困境

首先,当前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趋近于工业化,学生就好比是工厂出产的“产品”,教师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产品批量生产,而“工人”的生产手法也逐渐走向模式化、规范化,毫无新意可言。当今学校的升学压力增大,整个社会都把升学考试看做是一场“战役”,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各方面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之中,为了追求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和结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套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教学,而教师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其次,教师缺乏创造的勇气和创造的精神,是造成此种困境的最根本因素。教师整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却没有践行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创造型教师。创造,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和生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为之追求的。同时,当前学校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仅仅把教学当做是谋生的手段,丧失了教师的历史使命感,每一个行为都是以追求功利为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离创造渐行渐远了。

整日几点一线的教学工作,在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教师的精神世界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就容易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体验不到工作的幸福和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的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

2、成为创造型教师的时代背景

2.1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时代趋势

20世纪初叶,人们就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是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性的,到1926年外国学者Bukingham指出当教师拥有创造和研究的机会时,教师就能有力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使教师的工作获得生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造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备条件。

创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群人或某一个领域,任何人在任何领域,只要拥有创造的精神和勇气,都能进行创造,创造是一种能力,但更是一种态度。“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他将要教授的知识是他早已经熟知的,但是他的学生将怎样理解却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每种情境中不同的……教师永远要年复一年地迎接新的学生,并且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特定的、具体的、每时每刻都在都在每一种情境中不同的。”[]正是由于教师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那么教师如何将自己已经熟知的经验以创造的方式传递给每一届、每一位学生,就需要教师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思维来考量了。在教师行业日渐走入研究者行列的今天,教师更加需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的精神来迎接接下来的教学生涯,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主体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不断理解、反思及最终达到创造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中不停地创造,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完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发展。任何离开创造的行业都是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的职业,而教师这一职业,在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的情况下,更是需要创造的精神。“如果剥离教师的主体创造性,那么教师专业发展无异于一副失去灵魂的‘驱壳’……教师主体的自由创造,使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使个人的思想、经验、兴趣、气质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由创造之于教学正如灵魂之于身体,是教学的真正内涵,惟其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进入自由超越状态。”[]教师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考过程,是在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横向上不断拓展、纵向上不断深入的一个学习、理解过程,是对专业问题的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并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境的情况下得出一个创造性的结果的过程。因此,教师主体的创造性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3实现教师幸福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的最终指向是改善教师的创造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如上所述,教师通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体验到教学创造的乐趣,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是几点一线的枯燥工作,而是能够在创造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体现价值,那么教师的幸福感自然就得到提升了。

幸福是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幸福这一主观体验的出现,只有建立在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之上,一旦劳动具有了创造的性质,主体就可以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旦劳动具有了创造的性质,个体的潜能将得以发挥,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的生命将能体验到持续的快乐,所以说创造性劳动是个体幸福感真正的来源。[]教师的幸福感的出现同样以教师的创造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被赋予了创造性,教师的潜能才能被最大程度的加以开发,教师的价值就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是教师幸福感出现的具有动力源性质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不仅是具有统驭作用的生命力量,也是教师对自我生命的肯定、把握和确证;不仅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标志和创造拥有美好教育人生的根本保证。”[]

3、让教师成为创造的教师

学校是集生命力与创造性的场所,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创造者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教师获得精神食粮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是教师获得幸福的源泉。让教师成为创造的教师,社会、学校都应该重视,都应当实施必要的手段,如社会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物质支持,学校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等。但是,作为创造的主体,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思想追求才是此问题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3.1摆正身份,端正教学态度

所谓正确看待教师职业,就是要求要给每一位教师适度的空间,不把教师职业“妖魔化”,但同时也不能把教师职业“神圣化”。首先,在职业认同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充分的肯定,坚信自己作为教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选择,教师是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承前继后的光荣使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有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充分的认同,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教师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幸福,并且乐此不疲;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并且理智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对教学不断进行探索、创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其次,在对自己职业充分认同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识到职业性质,教师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从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发展和创造的精神,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在社会的激流中站稳脚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激励学生的不断进步。

3.2广泛阅读,实现自我创造

古有言,“读书使人明智”,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多方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不被某一类知识所局限,被自己的已有的狭隘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主宰教学。打破已有经验,追寻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是教师实现创造教学的根本思路和最终归宿。另一方面广泛阅读有利于教师和古今中外的先贤哲人进行对话,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博览群书,积累下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文化底蕴,不断创造历史文化,这些也都是教师日后在教学过程进行创造的基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全部迷信于书本,要有选择地、有取舍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才能达到实现自身发展和创造的目的。

3.3交流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在交流学习方面,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交流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教学形式,这也就极容易被固有的经验束缚。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教师可以有取舍地进行学习,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或者觉得有利于自己教学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为己所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教学交流心得,通过校内之间或者校际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教师不拘泥于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这对于某一位教师或者某一种教学方式来说,也是一种创造,这同样能到达唤醒课堂,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目的。

4、小结

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是符合“终身学习”的时代召唤的,也是教师应该用一生去追求和践行的真理。唯有用创造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生涯才会是富有生命的,教师的生活才会是幸福的。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创造的道路,用创造来书写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J].较教育研究,2002(1):48-52.

[2] 唐松林.走进人文精神的教师专业发[J].教师教育研究,2016(2):20-26.

[3].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D].西北师范大学,2007.

[4].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D].西北师范大学,2007.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